高西溝村,坐落在無定河流域內的一條小山溝,距離米脂縣城20公里。半個世紀前,它與其他陜北村莊沒有任何區別。
山上光禿禿,溝里亂石頭。年年遭災荒,十年九歉收。面對窮山惡水,勤勞的高西溝人并不認命。
從那個“要糧要田”的激情年代開始,米脂縣高西溝村黨支部大膽實踐,主動退耕還林還草,將生態環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的窮困山村變成今日的“陜北小江南”,用艱苦奮斗和科學治理摸索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高西溝村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榆林考察調研時肯定的話語,道出了這座“老典型”村莊的“創業”真諦。
“那邊山上有松、柏、槐、榆、檸條,這邊種了蘋果樹、棗樹等,今年統一安了防雹網……”9月6日,行走在高西溝村龍頭山,該村黨支部書記姜良彪細數著殷實“家底”。
治理40座山峁、21道溝岔,建成耕地4553畝、生態林2300畝、經濟林1000畝、淤地壩126座……姜良彪說:“拍崖畔、筑地埂、挖水溝……老一輩高西溝人的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p>
“大家用繩子把我掛在半山腰撒檸條籽,腦袋、褲腿上都是冰碴子。”1975年的“會戰廟梁山”給72歲的村民高治有留下深刻印象。
1978年秋,山洪將后溝水窖淤塞,“娘子軍”婦女突擊隊負責挖泥清淤這項任務,常秀英就是“娘子軍”中的一個。
“她帶頭跳進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咬牙苦干了20天,指甲蓋移位了,腿骨和手指骨關節嚴重變形……”常秀英的丈夫高增亮心疼地說,“我婆姨總說要聽黨的話,無論修田、打壩還是運土,她的苦總是最重的?!?/p>
“領頭羊”高祖玉、“全國三八紅旗手”常秀英、“鐵嗓子”姬秀珍、“鐵肩膀”高錦廉、“爬山虎”常錦棟……在治理窮山溝的壯舉中,高西溝村黨員和群眾不屈不撓,艱苦奮斗,他們的名字刻在了高西溝村綠水青山間。
在高西溝村黨支部的堅強領導和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高西溝人堅持溝坡兼治、林草齊上,山上造林修梯田,溝掌打壩來保持水土,實現糧食增產,保證修一畝、成一畝、豐產一畝;聯產承包時,高西溝人把1660畝生態林留歸集體管理,使生態林完好無損保留至今;2003年,高西溝村提出“五新”村建設,比全國提出新農村建設早3年……
“1958年,村黨支部摸索出農林牧并舉的‘三三制’模式,超前退耕還林還草政策40年?!备呶鳒洗宓谝粫洺lo說,當前高西溝村已形成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統一”的發展新模式。
在高西溝村,要入黨,必須種活100棵樹。
為順利入黨,“80后”高西溝村黨支部副書記高利東每次上山打魚鱗坑時都格外賣力,總選最大最重的油松、側柏種植。手被磨得全是水泡,他依然咬牙堅持?!袄弦惠吶诵⌒囊硪韺涿纭恕仙?,我們不能忘本,更不能讓他們白流血流汗?!彼f。
“高西溝的發展離不開黨,也離不開高西溝人民。高西溝村幾代人務實的作風是黨員干部帶出來的,我們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也是從實踐中得出來的。”74歲的老黨員高錦仁說。他胸前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熠熠生輝。
1963年水土流失治理辦法出臺、1983年土地承包方式確定、1987年用“數豆豆”方式選舉……在高西溝,一直都是“群眾的事群眾定、大家的事大家議”。
“我們村黨支部始終敢闖敢試,需要進行集體決策,村里喇叭一響大家就來了?!苯急胝f,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村上的很多事容易達成共識。
持之以恒的決心、艱苦奮斗的精神、開拓創新的理念……半個世紀以來,高西溝村黨支部“四任班子三代人”咬定青山不放松,帶領全村奮進向上,在黃土高原上樹起一面光輝的旗幟。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李璐 審核簽發: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