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董慶偉,生于1982年,是乾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副主任。作為一名農民的兒子,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民的疾苦,從2019年2月起擔任梁山村駐村工作隊長開始,我就認真貫徹省、市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斷強化幫扶意識、拓寬幫扶思路、落實幫扶項目、解決發展難題。經過共同努力,梁山村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建設美麗鄉村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實現。
摸準底數抓產業,精準扶貧定靶向。
梁山村位于縣城北部旱腰帶地區,轄3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全村農戶724戶280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5戶531人,脫貧攻堅任務重、工作繁、頭緒多。進村之初,我就秉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宗旨,一頭扎進入戶走訪工作中,與貧困戶建好“感情牌”。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駐村扶貧,就要與村民結親,把村里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把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边M東家、串西家,跑爛了鞋底子、摸清了村底子。看著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滯后的現狀,我憂心忡忡,思考著只有把主導產業立起來,才能讓群眾乘上穩定致富的快車。梁山村南臨乾陵,梯田較多,群眾栽過西瓜、種過蘋果,但都因澆灌用水缺失,效益微薄。為了給村上培育出適合的產業項目,一方面我與第一書記、鎮村干部、群眾代表一起,多次到韓城、華陰市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蒲公英、花椒等項目進行篩選;另一方面,又積極聯系農科所,專門把土樣送去檢測,結果發現非常適合種植花椒。經過大家的充分探討,結合梁山村地質、海拔、氣候條件,最終確定了將花椒種植加工作為新的主導產業。隨后,又多次奔波于市、縣、鎮之間,爭取項目資金。2019年,梁山村與咸陽桑榆農業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梁山村千畝花椒種植加工基地動工了。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我一邊親自監督項目建設進度,一邊又開始了入戶動員,讓群眾通過“三變”模式,進行土地流轉,當上了股東和工人。田間地頭上,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風里來,土里去,衣服整天都是一層灰蒙蒙的土色,群眾開玩笑說:“董隊長成了跟我們一樣的土農民了!”在我的努力下,梁山村已向花椒基地流轉土地800余畝,種植花椒苗木550畝,2019年村集體經濟分紅3萬元已穩穩當當的落在了貧困群眾的口袋。
八個一批送黨恩,精準施策助脫貧
習總書記說過,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只有精準施策,才能真正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駐村之初,我就把“八個一批”能否落在實處、落在戶里,當做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兩房建設”促安居。老百姓盼望的是安居,擁有一套安全住房也就成為了貧困群眾的“心頭事”。因此我也將危房改造、異地搬遷安置作為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短板的重要舉措。危房改造中,從建房伊始,我就從建材購買、尋找工匠、施工質量等環節盯緊盯牢,確保群眾從危房變成一幢幢“暖心房”、“安全房”。王愛芳是2017年脫貧戶,當初就是因為危房納入貧困戶,房屋老舊,漏水嚴重,一家四口擠在破舊房屋中,日子較為困難。我多次入戶動員,鼓勵建房,并協助解決資金難題,使她順利完成危房改造,看著從年代已久的危房,變成了客廳、臥室、廚房和廁所樣樣齊全的新房,她激動的說:“是黨和政府幫助了我,使我住進了這么漂亮的房子,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安心了,不用操心我的安全了!”王二虎是易地移民搬遷戶,全家3口人從破舊的房屋搬遷進寬敞明亮的單元房時,拉著我的手緊緊不放,動情的說:“黨對我們太好了,謝謝你們!不但讓我搬進了新家,還為我蓋起了新的豬圈,讓我的生活沒有了后顧之憂啊!”
二是教育助貧保希望。教育永遠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能夠長久健康發展的基礎。確保不出現一個因貧輟學的學生,是我給自己定下的一道硬杠子。梁山村擁有115名在校學生,我多次入戶走訪,了解教育扶貧措施落實情況。幾年來,梁山村不但未出現一名輟學學生,而且涌現了像楊雪、楊熙雅這樣的研究生??粗ㄟ^雨露計劃獲得資助的15名學生和家長綻放的笑臉,我知道,這才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認可!
三是醫療扶貧保健康。梁山村因病致貧的貧困戶達到65戶,是全村主要的致貧原因之一。針對這種情況,我帶領所有幫扶干部,逐戶登記造冊,督促辦理合療、慢性病證,做到“病有所醫、醫有所保”。貧困戶楊志輝孫女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因家庭情況困難,孩子手術一直沒有實施。經過多方動員捐款、發布“水滴籌”,使孩子得到了及時救治。這樣的例子在我的記事本里隨處可見。
四是就業扶貧促增收。梁山村自古靠天吃飯,群眾收入微薄。通過我與四支隊伍的遍訪發現,就業創業是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不二選擇。我們多方發力,促進就業增收,一方面通過微信發布、入戶走訪、參加招聘等方式,及時向貧困戶介紹務工信息;另一方面,對有自主創業意愿的貧困戶及時聯系小額貸款,鼓勵他們發展產業、開店經營。貧困戶馬海偉貸款3萬元,開起了快遞超市,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經過幾年的不懈奮斗,梁山村145戶貧困戶實現了水、電、路全通,產業入園、教育醫療全覆蓋,社會兜底權保障。一項項“八個一批”措施的落地生根,讓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全面清零,2019年梁山村實現了貧困村順利摘帽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93%?;A設施全面改善,群眾生活有了奔頭,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描繪出了一幅和諧發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黨建促貧不放松,扶志扶智聚合力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在支部。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一支“帶不走”的駐村隊伍,是駐村工作隊留給村上的實實在在的一份財富。作為黨員,一直為村上打造一支強力的村兩委班子盡心盡力。積極配合第一書記和黨支部書記,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村規民約”等制度,引導農村黨員、貧困群眾積極參與支持配合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創造性地推進村黨員聯系貧困戶機制,每名農村黨員聯系3-5名貧困群眾,定期走訪貧困戶做好思想動員工作,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吃住在村,跑遍了全村貧困戶,群眾來辦事,他都熱情接待,及時辦理。我良好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態度,群眾都看到眼里,高中作風和態度帶動和感染了群眾,群眾愿意和他交心談心,親切地稱呼我為“小董隊長”,是四支隊伍形成合力的“轉接器”。我帶頭開展“扶志扶智”活動,既要當好表彰活動的“組織員”,又是政策措施的“宣講員”。全力做好思想動員工作,轉變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一方面抓好鄉村文明引領,樹立榜樣示范帶動作用。建立了村舞蹈隊、鑼鼓隊,活躍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通過設立紅黑榜,建立貧困群眾約束機制,促進后進變先進,貧困戶王永興被他不厭其煩的走訪和精神所感動,最終被動變主動,從“懶漢”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打工仔”。另一方面聯系市縣培訓部門,在村上開辦農技培訓班8次,培訓貧困群眾240人次;全力保障村愛心超市常態化運行,吸引貧困群眾投勞680人次,用愛心超市積分為群眾發放實用物資600余份,充分調動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定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
默默矗立在村委會東側的省定貧困村漆金石碑,見證著梁山村沐風櫛雨、脫貧摘帽、發展變化的新時代。現如今,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幅畫卷:水泥路、自來水通到了家家戶戶;花椒加工廠房、農民培訓學校、村級電商平臺正在拔地而起;占地2200平方米的新文化廣場,健身器械、籃球場地環繞于側;四室分離的標準化衛生室內,所有貧困戶健康檔案歷歷在冊;電網改造全部到位,晚上出門有路燈相伴;晚春的田地里,一崗崗雙矮蘋果綻放著萬樹花雪,漫布溝坡的花椒樹吐出了新芽,遠近馳名的梁山花皮西瓜奮力扯開藤蔓……一片生機,噴勃著濃濃希望!梁山村的嶄新變化,折射著工作隊長駐村幫扶的擔當和碩果。
(《看咸陽》通訊員 董慶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