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北塬村基礎好,產業也有,實行村內結對互助幫扶,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自力更生摘窮帽。”淳化縣鐵王鎮北塬村黨支部書記袁述平對大伙說。
多年前,北塬村的大多數村民都住在土窯洞里,人均耕地不足兩畝,是當地有名的“破爛村”。2001年,咸陽市啟動“三告別”工程,這讓一直努力改善村民居住條件的袁述平看到了希望。經過他積極爭取,北塬村被確定為全縣最早一批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為了讓鄉親們順利搬出土窯洞,他竭盡全力作動員、跑項目、爭資金,有些村民拿不出建房款,他就找自己的親戚朋友借錢墊付,終于順利完成了46戶村民新居建設。新村建成后,他又多方聯系,鋪了水泥路,栽植650株綠化樹木,修建1500多平方米的活動廣場,并建成了集黨員活動、司法救助和醫療衛生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讓全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村民們住進了敞亮的新居后,袁述平又開始琢磨怎么讓鄉親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他想組織大家發展產業,可大伙兒怕賠錢,積極性不高。于是,他在自家地里搞“試驗田”——率先在北塬村引進大棚,種植葡萄和蔬菜。大伙兒一看能賺錢,紛紛效仿。2012年,袁述平又開始帶領村民發展養殖業,村上自籌2萬元平整土地30畝,建成豬舍7棟。到2014年,這7棟豬舍出欄生豬2200頭,戶均年增收10萬元左右。
2015年年底,咸陽市向全市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和幫扶單位。北塬村卻婉拒安排,他們實行村內結對互助幫扶,由本村21名黨員、致富能手、入黨積極分子與25戶貧困戶結對幫扶。
“做人要知道感恩,多年來為了脫貧,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發展產業,北塬村享受了很多黨的好政策。現在,還有更多的貧困地區需要黨和政府的關懷,我們能夠互助幫扶,早日讓貧困戶脫貧。”袁述平說。
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后,北塬村明確了“村內結對互助幫扶”的工作思路,出臺了兩種幫扶辦法:一種是全委托方式,即黨員出資金、蓋大棚、教技術、幫銷售,貧困戶負責出力,到了年底按照收入四六分成,貧困戶得六成;另一種是半委托方式,即黨員和貧困戶各出一部分資金,年底實行二八分成,貧困戶得八成。幫扶工作具體由村委會4名成員每人幫扶2戶,其余5名黨員和12名入黨積極分子,每人幫扶1戶,幫扶產業以發展“短平快”的大棚蔬菜為主。
如今,北塬村新建的25個蔬菜大棚,棚均產值達1.5萬元以上,貧困戶人均最低收入5000余元。
(《看咸陽》通訊員 張丹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