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橘紅色的晚霞讓馬家村的文化廣場更加美麗。有一個人,正趴在籃球場的塑膠墊上給村里的農產品拍照片。村委會主任對我說,“我們最近又出了新產品,蒙書記急著趕著今天就要把照片發到電商平臺上推廣。”他說的蒙書記,就是陜西省交通廳派駐到長武縣巨家鎮馬家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的蒙海波。蒙書記對我說,來馬家村這一年,是他四十多年人生旅程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時光。他還說,既然選擇來到農村,就要架起農村和外面的橋梁,帶領鄉親們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致富路,這樣才不辜負扶貧書記這四個字的初心!”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這一年里,他徹底放棄城里人的便利和優越,克服生活上的所有困難,乘風破浪,在馬家村走出了他的扶貧三部曲。
第一步,把群眾當親人
外面一張桌子里面一張床,蒙海波在馬家村安下了家,認下了一個接一個的親戚。為了盡快熟悉他們的情況,他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認門聊天,對每一戶的特點、困難和現狀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給群眾講政策講方法講外面的世界。鄉親們的事就是自己家的事。只要回西安,他就從城南跑到城北見朋友見同學,四處為村里人尋找就業崗位;聽到馬栓狗和成有錄家里都有癌癥病人后,他與村上其他干部商量,讓扶貧互助合作社拿出2000元救助病人,雖然錢不多,但是卻讓患者和家屬都感受到黨的溫暖;他積極協調廳里為貧困戶巨孝宗家蓋新房捐助25000元。他還熱心地當起了月老,給在西安打工的馬亞紅找對象。為了幫助群眾賣蘋果,他用自己的車前后拉了7000多斤蘋果到西安聯系銷售。去年,巨小寧家的蘋果單價賣到了3.5元一斤,增收30000多元,小寧開玩笑說:“我掙的錢可都是蒙書記的運費”。
第二步,打造“巨家集市”品牌
作為第一書記,如何才能當好群眾致富的引路人?蒙海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交給馬家人一份滿意的答卷。剛來村里時,他了解到這邊的小麥、豆子、包谷品質都很好,綠色有機,但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只是作為原料來自然銷售的,所以價格很低,量也不大,群眾一年忙到頭根本掙不到多少錢。如果一個農產品以一種品牌來規劃來打造,從定位到包裝到銷售,挖掘它的文化內涵,就一定會展現它的應有價值。于是,他帶著村干部、貧困戶去三原、淳化、正寧學習農產品加工和電商運營。回來后,大家一致認為這個事能做。他緊緊抓住雙十一、雙十二等商機,帶領群眾開發包裝了自磨面粉、包谷糝、黃花菜、褐色大豆、紅姑娘果、紫蘇油等農產品。利用兩省交界集市悠久的商業文化,注冊了“巨家集市”這個商標。前后不到一個月,把歷史上聞名陜甘的巨家集市搬到了互聯網上,為它注入了新生的血液。隨后,張家的大麥仁、李家的辣椒面這些貨品在網上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巨家集市”運營如今也由貧困戶巨劍鋒和他媳婦趙金娟來做。這種發展模式,在不改變當地種植結構的前提下,農戶不出門就能增加30%的收益,大大提升了馬家村扶貧互助合作社的號召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必須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才能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于是,他與四支隊伍研究,推出了收入分配3+3+4的模式,由村兩委帶頭發展產業、農戶種養分揀、合作社統一銷售,極大的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今年端午節的消費扶貧就是采取這個辦法,銷售蜂蜜、麻子、金銀花等農產品17萬元,直接勞務支出20000余元。
一年來,他緊緊圍繞消費扶貧這個路子,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環節,使扶貧互助合作社產品從無到有,迄今已發展到5大類,12種農產品,累計銷售額50余萬元。為村集體帶來收益5萬多元,過程中發放勞務報酬4萬多元。讓馬家村扶貧產業走上了一條循環發展之路。
第三步,抓黨建促脫貧
根深才能葉茂,作為第一書記,蒙海波一直沒有忘記,要把黨的政策和交通廳的支持落實到每一個農戶。 一年來,蒙海波帶領村“兩委”不斷強化班子建設,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充分重視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與能動作用,把村干部和廣大黨員培養成脫貧致富帶頭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匯聚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合力。采取黨支部+扶貧互助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使鄉村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基層黨組織戰斗力明顯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與日俱增。2020年,馬家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省第二批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范村。
站在村頭,望著馬家溝一道又一道的塬坎,蒙海波很是感慨:“我們扶貧干部如同蘋果上的貼字,風吹日曬,等到果子成熟的那天,不經意把自己的痕跡也貼到了蘋果上,這對于雙方價值都是一種提升。在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我將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圍繞第一書記的四項職責,培養基層管理力量,為今后的鄉村振興工作打好基礎!”
(《看咸陽》通訊員 白曙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