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李書記,你為咱辦了件大好事呀,我們腿腳都不方便,取水很困難,這下接通了自來水,就省事多了。”在昭仁街道杏坡村幸福院居住的幾個殘疾人拉著第一書記李永朋的手高興地說。李永朋是長武縣發改局干部,從2017年至今,一直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他積極帶領干部群眾發展產業、落實政策、服務群眾,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駐村扶貧工作標兵”。他在走訪時了解到有個別農戶及村幾處幸福院群眾雖然能保證集中供水,但是自來水未入戶,對于居住人員多為老人、殘疾人的幸福院來說用水極不方便,這成了他心里的頭等大事,他一方面爭取資金,一方面跑水利部門聯系施工計劃,通過努力,10天內就為群眾戶內接通了自來水。
和李永朋一樣,高永強是相公鎮龍頭村的第一書記,提起他,大家都贊不絕口。村上的新居民點沒有路燈,群眾夜間出行不便,他爭取單位資金安裝了45盞太陽能路燈,又動員社會力量捐贈45盞。去年8月底,90盞路燈覆蓋了六個村民小組,群眾告別了晚上出行“晴天靠月亮、陰天靠手電”的歷史。“今年六一節,高書記自費為我們學校捐贈了60本圖書,都是學生喜歡看的”村小學的王永輝校長說。曹陽兄弟倆是建檔立卡戶學生,學習上貪玩不認真,父親又常年在外打工,高永強和幫扶干部就經常入戶給他們輔導功課,現在,這兩個孩子學習進步很大,狀態有了明顯變化。
亭口鎮冢豐村地處偏遠,兩年前,縣林業站干部陳晶來到這里擔任第一書記時,村上網絡不通,手機信號差,經常是打個電話滿村跑著找信號,上網還得跑到6公里以外的甘肅省邵寨鎮,再加上部分群眾吃水比較困難。他了解情況后,積極爭取資金,協調上級相關部門實地勘察,幾個月后,就為村上建起了網絡信號塔,還新建了一座水塔。如今,群眾吃水難的問題已徹底解決,足不出戶就能使用寬帶網絡,他還教會了老年人使用微信、網上購物?!拔夷赣H病危住院,多虧陳書記籌集捐款、幫忙申請救助,我們家才躲過了這一劫”這是貧困戶李海霞的女兒發自肺腑的感激,也是陳晶繼續扎根鄉村、服務群眾的動力。
一份責任、一種擔當,一份堅守、一種使命。一個個第一書記用平凡的小事改變著鄉村面貌,托起了貧困群眾的致富夢想,打通了黨和群眾的連心橋,凝聚成強大的脫貧攻堅合力。自脫貧摘帽后,長武縣始終堅持力量不減、隊伍不撤、人員不散,按照“優中選精、強中選銳”的原則,把鍛造素能兼優的駐村幫扶“鐵軍”作為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的核心兵團,把能力突出、敢于擔當、群眾認可的優秀干部選派到脫貧攻堅一線,堅持教育、培訓、述職、考核制度化、常態化,著力打造一支沖鋒一線、奉獻一線的扶貧“鐵軍”,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在此基礎上,對扶貧干部政治上關心、生活上關懷、待遇上保障,注重激發、保護和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近年來,全縣共有83名扶貧一線干部被提拔重用;去年,80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受到過省市縣各級表彰獎勵。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工作經費足額保障,落實了駐村干部生活、交通及通訊補貼,每年組織一次體檢、購買一份人身意外保險。同時,開設“扶貧故事”專欄,大力宣傳扶貧干部暖心故事,樹立鮮明的輿論導向。這些舉措,為駐村干部“下得去、守得住、干得好、有成效”解除了后顧之憂,激發了扶貧干部擔當作為的工作熱情,為基礎設施建設、干群關系、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看咸陽》通訊員 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