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女,漢族,中共黨員,旬邑縣土橋鎮扶貧辦公室干部,負責脫貧退出、數據管理、金融扶貧等工作。四年來,她嚴格要求自己,夙興夜寐,忘我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青春、智慧和熱情,譜寫了一曲基層扶貧干部的奮斗之歌。2017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6年 、2018年在全縣目標責任制考核中榮獲優秀等次。
勇挑重擔敢擔當
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進入關鍵時刻。為了加強領導,鎮上成立了脫貧攻堅指揮部,并在鎮機關干部中遴選優秀干部充實扶貧力量。張春艷當時在鎮黨政辦工作,聽說要去扶貧,她猶豫了,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邊是讓人望而生畏的扶貧工作,經過反復思想斗爭,她決定去扶貧辦接受挑戰和鍛煉。關鍵時刻要豁得出,敢于挑戰自我,這樣的青春才有價值。在扶貧辦,她承擔了數據管理、脫貧退出、金融扶貧以及迎接上級考核等工作,剛開始不適應,她就一點一點的去學習、去思考,很快進入角色,成為脫貧攻堅業務骨干。
2017年,土橋鎮迎來了“三鎮合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規模位居全縣第一方陣。這一年,脫貧攻堅也迎來了最艱難的時刻,全省開展扶貧數據核查。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全鎮43個行政村,打一次電話就要兩個多小時,如果有個別村不熟悉政策,清查摸底就會前功盡棄。針對這個情況,她迅速組織成立了脫貧攻堅微信群,在群里統一咨詢回答各村提出的問題,這一咨詢就是三年,不分白天黑夜,只要干部提出問題,她都及時耐心予以解答,不清楚的也及時請示溝通,準確答復,確保政策執行到位。很快她就成為全鎮扶貧政策方面的專家,每次組織的政策培訓,她都能精確講解,對答如流,贏得了所有扶貧干部的精彩掌聲。
脫貧攻堅的核心在“精準“二字。為了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鎮扶貧辦實行了“審核制”,即每名扶貧干部包抓10多個村,逐一進行審核。張春艷把審核標準打印成冊,供同志們學習參考。同時她嚴格執行審核標準,對于一些不耐煩、不細致的村嚴格要求,毫不放過,對原則性問題請示匯報,嚴謹對待,為同志們樹立了榜樣,也贏得了鎮村干部的尊敬。她經常對別人說,扶貧無小事,咱們松一點,就是對所有的人不負責任,唯有嚴格要求,嚴厲審核,嚴肅對待,才不給扶貧工作抹黑,對得起“扶貧干部”這個光榮稱號。
汗水灑滿扶貧路
扶貧干部辛苦,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對于“辛苦”的感受,她比別人更清楚。
2017年,第一次接手扶貧系統,只要村干部上報的數據,她都全盤接收,認真采錄。然而縣上反饋的錯誤數據排名,土橋鎮位居全縣第一,受到領導嚴厲批評。看著辛辛苦苦錄了一周的數據,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她崩潰了,絕望、悔恨和深深的無助化作眼淚噴涌而出。經過反思,她意識到脫貧攻堅就是一場馬拉松,不光需要熱情,更需要智慧、毅力和奉獻。她組建了微信群,應用了圖文式的培訓,采用Excel函數運算找錯誤點,就連縣上派駐的100多名駐村干部都對她佩服不已。她經常帶領信息員駐守信息室,帶著泡面、餅干和礦泉水,一蹲就是幾個通宵,巧抓時間點,錯峰錄入,避免了信息擁堵,確保數據進度和質量。她把孩子交給婆婆,一頭扎進工作,沒有固定休假,也沒有正常休息,只要有工作任務,便義無反顧傾情傾力投入。她請過兩次假,一次是晚上加班時,體弱的她中風了,嘴都合不攏,等治療的差不多了,又馬上投入工作。一次是孩子得了肺炎住院治療,她匆忙去陪護,等孩子病情穩定后,又馬上返回工作崗位。這么多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給孩子好好過一次生日,好好陪陪父母,但選擇了扶貧就選擇了責任,也意味著付出,每當她看到貧困戶的生活逐步改善,貧困孩子臉上洋溢的笑容,她也滿足了。
向陽花木易為春
2017年她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從此,她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甘于吃苦,甘于奉獻,甘居平淡,并積極錘煉黨性,磨礪自己。
2018年全鎮建立黨員體檢中心,她自愿擔任講解員,為全鎮1000多名黨員宣講黨的光輝歷程、初心使命和偉大夢想,凝聚起初心如磐、堅定如鐵的理想信念和磅礴力量。同時她還擔任綜治干事,配合鎮黨委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訴源治理工作,協助創建“無訪村”23個。她本人興趣多樣,愛好廣泛,每年組織開展機關元旦文藝晚會,并擔任主持人,豐富了干部的文化生活。她襟懷開闊,團結同志,熱心助人,在鎮村干部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中華兒女多奇志,巾幗花開別樣紅。她以奮斗者的姿態,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綻放出美麗的青春之花,書寫了一名基層扶貧干部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看咸陽》通訊員 張春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