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廣大黨員要以學習黨的歷史為重點,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要以“四史”教育為契機,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教育和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尋求理想信念之源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要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增強定力。歷史在記載以往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客觀上也記錄下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故事背后所承載的思想、精神等。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清醒劑、營養劑。歷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用歷史事實教育、引導和啟迪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延續和傳承歷史中蘊含的強大精神動力、理想信念,為正在進行的偉大事業凝聚力量,增強定力。
歷史總能給人以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我們黨始終把歷史學習教育作為優良傳統和重要經驗,秉持唯物史觀,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堅持用歷史發言,注重從歷史中汲取養分。毛澤東同志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毛澤東多次號召全黨研究和學習歷史,經常用黨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堅守理想信念、英勇斗爭的人物及故事激勵全黨堅定理想信念、繼續奮斗。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歷史的教育功能,指出“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特別強調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鼓舞和引導青年一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江澤民同志指出,了解我們國家悠久的文明發展史和歷經滄桑、飽經憂患的辛酸史,了解我們的先輩為國家的獨立富強而進行可歌可泣的斗爭,了解我們民族、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對于堅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信念,極為重要。胡錦濤同志強調要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學習和弘揚革命先輩對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對革命事業鍥而不舍的堅定信念,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四史”學習教育,特別注重黨史學習教育對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的積極作用,明確指出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教育引導全黨同志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強調要在黨的歷史學習領悟中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要充分發揮歷史學習教育涵養全黨理想信念重要作用,回顧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百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黨百年傳承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中不斷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
堅定理想信念之本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時代,堅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學史增信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基本要求。增信,既要求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要求增強對共產主義信仰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緊密結合了中國具體情況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受歷史局限而沒能回答的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問題。歷史和實踐都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深化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就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基本表現和現實要求,沒有“四個自信”,堅定理想信念就缺少了基礎和前提,所以新時代堅定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要堅定“四個自信”。
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念來自于對共產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而這種信心來自于馬克思主義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實踐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是我們增強‘四個自信’最堅實的基礎。”實踐的勝利最具說服力。回顧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和深入思考,明白黨領導人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背后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感悟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強大理論偉力和實踐偉力,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增強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將實現的信心,進而夯實鞏固前行道路的理想信念之基。
厚植理想信念之基
“四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踐行理想信念的光輝歷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回顧歷史,在革命戰爭年代,縱然是“紅米飯,南瓜湯,挖野菜,也當糧”這樣的艱苦條件,縱然是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這樣的惡劣環境,縱然是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侵略者兇惡殘暴的燒殺搶掠、圍剿攻擊,共產黨人心中革命理想高于天,面對敵人鐵骨錚錚、毫無懼色,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壯烈犧牲,留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英雄凱歌。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人沒有因戰爭的勝利而驕傲自滿,始終牢記遠大理想,繼續艱苦奮斗、攻堅克難,領導中國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其間涌現出的大慶精神、北大荒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就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之初,面對人民溫飽都成問題的基本國情,共產黨人沒有退縮,而是堅定理想信念,“摸著石頭過河”,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使國家徹底擺脫貧困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40多年來,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付出巨大犧牲,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斗爭,就有1800多名黨員獻出了生命。
要充分挖掘“四史”這座充滿著理想信念光輝的寶庫,在“四史”教育中厚植理想信念之基。一要以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為依托,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例如,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起“狼牙山五壯士”“半條被子”“半截皮帶”等故事,時常談到“嚴守紀律、勇于犧牲”的邱少云,“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祿,“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谷文昌,“一輩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張富清,“誓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的黃旭華,兌現“水過不去、拿命來鋪”誓言的黃大發,“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身患絕癥與新冠周旋”的張定宇等人物。這些真實的感人故事、鮮活的英雄人物能夠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起到深刻教育的作用。二要充分利用好黨的紅色資源,積極開展重回革命圣地、重走長征路、祭奠革命先烈等實踐活動,讓人們在實際感受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置身革命圣地、瞻仰烈士陵園,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一座座墓碑,更能讓人們體悟先輩們理想信念的堅定,讓精神和思想得到洗禮。
激發奮斗之力
我們黨已經風雨兼程地走過百年,時代變化了,但共產黨人的理想和奮斗精神沒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必須清醒看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新時代仍然有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面對,發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民生領域存在短板問題、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等等。由此可見,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風險挑戰依舊嚴峻,堅定的理想信念仍然是我們黨繼續前行的堅強依靠。
學史力行,在“四史”學習中要學會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同動員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踐行理想信念。推進社會革命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黨和國家必將面對更加集中、更加復雜的矛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都要求我們接續奮斗,我們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戰略定力,弘揚奮斗精神,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事做好,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韓芳 審核簽發: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