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雙拼菜,分大小碗,餃子按個賣,光盤換積分;實行用餐預訂機制,員工提前預訂、食堂精準配餐;分批炒菜、滾動出菜,來多少人做多少菜,做到不耽誤、不提前、不浪費……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各級黨政機關、高校、企事業單位食堂持續開展“光盤行動”,算好成本賬,把好節約關,推出一系列實招妙舉,有力貫徹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富足不是揮霍的底氣。節約糧食、簡樸生活,不僅是守護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映照著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能不能堅守艱苦奮斗精神,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過去我們黨靠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斷成就偉業,現在我們仍然要用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工作。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曾隨部隊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甘祖昌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后被授予少將軍銜,在因公受傷后他放下榮譽、謝絕安排,帶領全家人回到江西老家當農民、種糧食,直到臨終前還惦記著給貧困戶買化肥。他的夫人龔全珍同志一起回到農村當鄉村教師,被親切地稱為“老阿姨”。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們黨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共產黨人黨性修養和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無論是“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還是“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目的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為了把資源真正用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上來,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才會激發出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如今,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我們決不能丟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好傳統。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我們用歲稔年豐響亮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這一問題。而今,面對守好大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個課題,既要想方設法堵住糧食在采收、儲運、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的“跑冒滴漏”,更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弘揚勤儉節約的精神風尚,努力在增產和節約上都交出更優異答卷。新征程上,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和精神傳承賡續好并發揚光大,才能不斷書寫事業新篇章。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見成效,在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如今,領導干部到基層調研,輕車簡從、不鋪張、不浪費,已成為一種自覺;粽子、月餅、大閘蟹等一度被“天價”異化的食品,走回了“親民”路線;聚會適度消費,剩菜剩飯打包帶走,崇清尚儉的社會風尚正在形成……新風新貌撲面而來,成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深入人心、融入實踐的生動寫照。全社會共同行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日常生活嚴起,把優良作風弘揚開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定能成為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聚強大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優美 審核簽發: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