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指出,要把年輕干部放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多“墩墩苗”,把基礎搞扎實。“墩苗”本是讓苗子吃土更深、扎根更實,之后植株才能長得壯、成好材。年輕干部的成長成才亦是如此,只有把基礎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溫室里長不出參天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1942年,為加強我們黨在敵占區的工作力量,陳云將大批延安的新黨員新干部派到地方上去、技術部門去、事務工作中去。他指出,“必要時,對某些新黨員新干部要分配其不愿干的工作,以磨練其意志”。新時期的年輕干部普遍學歷水平高、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也存在基層經驗、工作方法欠缺等不足。在成長黃金期若缺少扎實的墩苗,將來走上更高平臺、更重要崗位,面對紛繁復雜局面、急難險重任務時,就容易力不從心、慌亂無措。
干部墩苗是“煉金”而不是“鍍金”,戒驕戒躁、戒浮戒虛才能收到實效。須謹防的是,現實中個別年輕干部不能正確充分認識對待墩苗,存在一些錯誤心態和做法。有的“優越感”十足,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不愿做“小事”、干“雜活”,存在“鍍金”“抹粉”心態;有的熱衷造勢作秀,心浮氣躁、急于求成,總想走捷徑、抄近道,存在“投機”“討巧”思想;有的“身入心不入”,對基層干部群眾缺少樸素感情,干工作“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存在“鉆營”“媚上”想法;有的對法紀缺少敬畏,錯把公權當私權,妄想“鉆空子”“躲探頭”,存在“麻痹”“僥幸”心理。諸如此類問題若放任不管,既會影響干部個人健康成長,更會貽誤黨和人民事業發展。
“墩”出好心態。干部的成長進步有著客觀規律,要求養成良好心態。特別是對于年輕干部而言,無論處在什么階段和位置,都應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努力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養成達觀心態,胸懷“國之大者”,保持崇高追求,主動接好新時代的歷史接力棒,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胸懷,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前途和時代大勢。永葆進取心態,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決向慵懶散漫、得過且過、消極頹廢等錯誤思想行為說“不”,堅持不懈、穩扎穩打,做到日日精進、不負韶華。保持平和心態,正確對待名利得失,把吃苦當作“吃補”、把困難考驗當作成長階梯,做到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以平常心給自己的一生寧靜與自由。
“墩”出真本領。鐵肩膀是壓出來、磨出來的,硬本事是干出來、拼出來的。越是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越是復雜局面和急難險重任務,越能讓年輕干部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壯筋骨。堅持向書本學與向實踐學相結合,學會把瑣碎、表面、一時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系統、本質、深刻的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和科學方法。堅持按規律辦事和創造性工作相結合,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養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防止出現“拍胸脯”表態、“拍腦袋”決策、“拍桌子”批人、“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的情況。堅持敢擔當和善擔當相結合,以墩苗中的急難險重任務為“磨刀石”,多當幾回“熱鍋螞蟻”、多接幾次“燙手山芋”,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真正實現能力素質的“拔節生長”。
“墩”出硬作風。早熟的果子不甜,“拔苗”的干部不踏實。墩苗可以幫助年輕干部摒棄“驕”“嬌”二氣,走好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成長道路,自覺拜基層干部群眾為師,搞清楚基層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搞明白基層工作中的矛盾、短板、弱項的根源,真正同基層干部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處。堅持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時時事事處處強化黨性修養,不斷增強抵御歪風邪氣的免疫力、自制力,在各種誘惑和考驗面前把握住自己。強化知重負重、勇毅前行的拼勁韌勁,勇于挑最重的擔子,敢于啃最硬的骨頭,善于接最燙手的山芋,以重實際、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的過硬作風,贏得組織信任和群眾口碑。
讓干部“墩好苗”,離不開組織的科學精心培養。黨組織樹立好干部到基層去、好干部從基層來的導向,為干部墩苗歷練營造良好條件和環境。有計劃地把政治素質好、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年輕干部放到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重大斗爭重要任務最前沿、艱苦復雜地方和關鍵吃勁崗位磨練,做到必備的環節不能丟、必需的鍛煉不能減、必要的考驗不能少。破除以資歷深淺排座次的觀念束縛,打破成長隱形階梯,對能夠駕馭復雜局面、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強的干部不拘一格、大膽使用,確保選出“好苗子”、結出“好果子”。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盡可能地為干部安心、順心工作創造條件,教育引導他們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自覺抵制不正之風,避免成長的“黃金期”變成“危險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把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作為年輕干部培養的重要途徑。生逢偉大時代,投身偉大事業,年輕干部只有“墩好苗”,做到知行合一、學用相長,才能真正成為干事創業的棟梁之才,更好實現干部成長、群眾滿意、事業發展的統一。
(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張優美 審核簽發:韓芳)